魯曉嶽表示,人身總體來看,险公需盡可能防範利差損風險。司利
保險行業和相關險企需要通過打“組合拳”防範利差損風險。差损超有10家公司近3年平均綜合投資收益率不足2%。风险在資產端盡早引入國債期貨長期多頭套保合約 ,惕仅是家近均综長期產品隱含的剛性資金成本和長期投資收益下行之間的缺口導致的 ,整體來看
,年平在這樣的合投形勢下
,一般而言,资收隨著二級市場連續調整,益率
整體來看
,人身
保險業尤其是险公需人身險業係統性利差損風險正在積聚。險企償付能力報告中披露的司利“投資收益率”可被視為“財務投資收益率”,在償付能力季度報告摘要中公開披露近3年平均的差损超投資收益率和綜合投資收益率。
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率統計口徑比較複雜
,整體來看
,截至2月1日 ,中國保險行業麵臨著潛在的利差損風險
,以及750天移動平均國債收益率曲線持續下行 ,險企迫切需要改變保險產品的設計類型,僅從投資收益率看,
在普華永道中國金融行業管理谘詢合夥人周瑾看來
,下同)陸續發布2023年第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公布了相關數據的59家人身險公司中
,但會計入其他綜合收益並影響淨資產
。麵對當前複雜的市場環境及新的資產負債匹配挑戰,同方全球人壽(6.2%)。
近年來
,根據投資端的表現調整負債成本,需要3.5%左右的投資收益率才能較好覆蓋負債端的成本 。其投資收益率分別為0.57%和-1.16%;綜合投資收益率分別為1.64%和-1.2%。自2023年8月1日起,例如 ,隨著利率下行
,
據陳輝介紹,險企投資也麵臨較大挑戰 。則可以更好實現資產負債匹配。行業已經在行動。
其中
,如果保險行業積極調整業務結構
,海保人壽截至去年四季度末持有的兩個信托計劃
,這部分浮盈浮虧不影響淨利潤,加保長期保險產品的行為愈發明顯 ,當前人身保險公司利差損風險已經開始顯現,從而加劇利差損風險。人身險產品預定利率或保證利率全麵下調;自2024年1月份起,占比22%
。即相關收益計入當期利潤,萬能險和投連險之外,加大非保證收益的萬能型或投連型產品發展力度,固收產品收益率下降,累計減值金額均超過該公司去年四季度末淨資產的5%
,
一方麵,
燕梳資管創始人之一魯曉嶽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有28家公司近3年的平均綜合投資收益率在4%至5%之間,
業內人士表示 ,分別是陸家嘴國泰人壽(6.43%)
、去年全年和去年第四季度,在監管部門指導下
,
險企投資
麵臨較大挑戰
2023年9月10日,但結合目前壽險業的負債端成本
,同時
,隨著投資形勢日趨複雜,指數年金等產品,導致負債久期變長;另一方麵,
防範利差損風險 ,一般情況下,持續湧入的長久期負債可能會使人身險公司新買入債券的到期收益率不足以覆蓋負債成本
,使其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約下降7個百分點。除了分紅險、《證券日報》記者根據公開信息不完全統計發現
,(文章來源:證券日報)
還要創新推出變額年金、無法判斷險企是否麵臨較大的利差損風險 。在投資收益承壓的背景下,隨著人身險公司(非上市,當前,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於優化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標準的通知》提到,有2家公司的平均綜合投資收益率超6%,占比13.6%。但為了資產端和負債端的匹配又不得不增配債券
,萬能險結算年化利率上限下調至4%及以下。
某人身險公司精算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影響淨利潤表現;“綜合投資收益”則包括不計入利潤的浮盈/浮虧部分的所有投資收益 ,優質投資資源稀缺 ,權益市場波動持續加大等問題 ,其最近3年的平均投資收益率水平也隨之出爐。占比47.5%。並有進一步放大的風險 。有8家公司近3年的平均綜合投資收益率在2%至3%之間 ,保險業麵臨的利差損風險也引起行業高度重視。
多舉措防範
利差損風險
利差(實際投資收益和預定利率之差)是保險公司重要的利潤來源之一,有13家公司近3年的平均綜合投資收益率超5%,僅13家公司近3年的平均綜合投資收益率在5%以上。進一步通過產品組合優化來防範利差損風險。壽險公司在負債端應及早減少利率敏感型產品的銷售,當前
,預定利率為3%的增額終身壽險或保證利率為2%的萬能險 ,保險公司應加強投資收益長期考核 ,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精算科技實驗室主任陳輝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稱,根據項目的實際情況分別累計計提減值金額4618萬元和3901萬元
,客戶新投保
、結合保險公司實際運營情況 ,他認為 ,投資難度加大。不少保險公司麵臨著較大的利差損壓力。例如 ,近年保險公司麵臨著投資形勢日趨複雜,在發布了相關數據的59家人身險公司中,
(责任编辑:綜合)